百博控价 - 电商控价专业品牌 · 捍卫品牌权益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0571-87971002
拼多多跑步上市,但品牌打假这档子事还没完
行业资讯2018-07-03 15:37:30

不到3岁的拼多多,已经体验到超乎它年龄的大起大落。

这些天来,拼多多承受着舆论对强硬品牌打假的炙烤,直到28号,一则赴美上市的暖风抚慰了市场情绪。在“跑步上市”的话题中,拼多多两天后正式提交了招股书。

目前并不乐观的经济形势下,资金和入市审查趋于紧张。小米、美团、优信等多家独角兽公司抢在这个窗口期上市,是因为判断在未来半年甚至一年内,互联网公司估值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即将过去。

拼多多想搭着上市机遇再次跃升,但打假引发的阵痛和动荡,迫使它谨慎权衡一直赖以生存的两端——商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打假使出雷霆手段


6月中旬,部分平台商户以极端的方式向拼多多维权。事件演变成一场“舆论危机”,也将高速增长累积的一系列问题推上台前

你可以说我low,说我初级,但你无法忽视我。”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表露出坚定的生存决心。事实也如他说,在话语权已基本落定的中国电商领域,拼多多走出了一条逆势成长的曲线。

2017年拼多多的GMV(网站成交总额)1412亿元人民币,继阿里和京东之后成为销售额第三大的电商平台。此前拼多多一高管在出席论坛时称,2018 年初平台日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奋起直追的劲头和百万商家规模,令行业头部倍感紧张。

拼多多跑步上市,但品牌打假这档子事还没完

但是,最大的问题出现在了拼多多自己身上。从20178月开始,网上已渐渐有自称是拼多多商户的声音指责平台打假“通过罚款致富”、“养肥了再杀”,对商家的一些处罚定性随意、尺度严厉。

周刊君从多名商户处了解到,进入今年以来,拼多多对商家的管控让他们有些“承受不了”。目前,针对假货、商品描述不符合、虚假发货、保证金几方面都设置了明确的罚款规则。 

拼多多跑步上市,但品牌打假这档子事还没完


拼多多平台部分监管规定


“处罚最严重的是食品和服装类的商家,用成分抽检鉴定,马上就可以有结果。”一位不愿具名的商户告诉周刊君,他接触的一些店铺卖出商品所有的销售金额,在罚款的同时一并被冻结了,如果店主来不及提现,可能损失在几十到上百万之间,严重的被要求关闭店铺。

拼多多跑步上市,但品牌打假这档子事还没完

巨额切身利益损失,在商户和拼多多之间撕开了一道裂痕。连日来,近千人在拼多多商家QQ群里交流自己的损失情况,其中不乏一些情绪激动的言辞。他们不能理解,在最初免进场费、不收佣金不扣点的新阵地,非但没有实现 “淘金梦”,反而令自己陷进了赔钱又赔货的境地。

拼多多成立时,卖家运营淘宝、天猫店的各类费用已经占到了商品价格的3成左右。在供应链和物流并无优势的拼多多,为了差异化竞争采取低价策略,而拼命压价的结果只能是降低商品质量

于是,“便宜”让很多用户对拼多多印象深刻。99的内衣袜子、500块的三星电视、甚至不到一千块的苹果手机,打动了很多对价格敏感的用户。有人质疑,这些大电商都拿不到的价格,拼多多的个体商户就能拿到,凭什么呢。

一位电商从业者告诉周刊君,曾经拿一定数量不同店家的产品去原厂做过检测,全部购买的样品都确定是假货。有部分产品还没有拿过去,原厂告知这个价格拿不到真货,看了眼包装就能确定是假的。

短时间内百万商家涌入平台,拼多多的系统能力如泰山压顶。

“我承认拼多多现在对整个商品的管控、服务的品质都很初级。”618日沟通会上,黄峥承认了平台的监管不利。他曾经表露:“我们在短时间内会面临淘宝10年面临的所有问题。”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平台如何治理假货和“制度化打假”

今年年初,在其发布的《2017拼多多消费者权益保护年报》中显示,过去一年主动下架1070万件疑似侵权商品,全年拦截4000万条侵权链接,将95%售假商家拒之门外。

这表明了拼多多打击假货的态度,而目前“以罚代管”的粗暴方式引发了商家和平台的“内乱”,前者的痛感和代价更为明显。


“都是为了用户”


2018年春节,很多人都跟着洗脑式广告歌知道了拼多多。

点击亲友微信群里拼团、砍价的链接,助力他们完成一次购买,拼多多则获取了更多联系人信息。这种创新将购物融入到社交的模式,成功带动了用户裂变式增长。截止目前这个数字已逼近3亿。

迅速吸粉的拼多多深谙用户心理。周刊君发现,平台经常做大量分红包、抽奖、砍价免费得等运营活动,持续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给人一种“不点进去、不买就亏了”的感觉。

追求“多实惠、多乐趣”的拼多多坚持自己吸引的是追求性价比的用户,但其对性价比的理解十分微妙。黄峥曾讲到他母亲在拼多多上的消费:花10块钱买了9个芒果,2个是坏的。其母亲向黄峥抱怨,但再下单还是选择了拼多多。“10块钱能买到7个好芒果,那也不亏。”

虽然用户可以在拼多多平台上享受到低价和实惠的购物,但从成立开始,假货、质量差、售后服务拖延、物流缓慢等问题不断。据统计,拼多多的用户投诉率位居行业第一,高达13.12%

一位用户告诉周刊君,他曾向拼多多客服反映假货问题时,对方告知需要提供相关品牌方出示的正规假货凭证。但实际上,一般情况下品牌方并不会为消费者个人出具相关的验货证明,这显然给消费者维权提高了门槛。

拼多多对商家的罚款流向也引起众议,不少人质疑拼多多以此牟利,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今年4月时曾解释,“商家赔付的每一分钱都落到了消费者的口袋里,拼多多没有因此拿一分钱。”

因为没有电子钱包功能,拼多多平台交易产生的资金会暂存在第三方监管账户。于是,拼多多暂时就没法给用户一个“先行赔付”的承诺。如果有用户投诉,拼多多只能先启动抽检、神秘买家购买等业内通用的后台机制,发现商家问题后进行处罚,最后以现金券的方式赔付给用户。这也就限定了用户只有再次在平台购物时,才能行使权益。

对享受过更快更直接赔付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流程和结果并不见得会让他们满意。只不过,用户在衡量赔付成本与损失后,大多数都不会选择投诉。然而,负面的体验仍然有可能切实影响消费者心智。


几步并一步


招股书显示,拼多多2016年收入5.05亿元,2017年收入为17.44亿元,2018Q1收入13.85亿元,但利润数字难言乐观:刨去此前的四轮巨额融资,仍旧亏损13.12亿元。虽然拼多多方面曾明确表示,未来几年中,盈利都不是主要考虑的事,但目前的财务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公司估值和登陆美股的进程。

前不久阿里巴巴 CEO 张勇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任何行业总是会有新的进入者,拼多多走到现在这个阶段,至少说明它过去切入的路径是有效的。”而从业务上来说,拼多多低价低质的模式必须向优质路线转型。

现实是,饱和的中国电商格局下,拼多多并没有充裕的调整窗口期。如果早十年,拼多多整个平台治理的逻辑一定是“差的慢慢淘汰,或者低成本淘汰”,达达曾坦言,“我们只能用一个相对比较激烈的方式让好的更快上去,让差的更快淘汰。”

此刻的拼多多,进退维谷。如果轻打轻放,则会被认为打假不力;打假得力,被解读为平台逼迫商家的冷血苛政。

马云曾说过:“跟假货的斗争,就是跟人性的阴暗面做斗争,这是一场永久性的战争。”每一个售卖假货的商家背后,都存在一大批利益受损的消费者,同样,每对一个售卖假货商家的容忍,也是对电商平台公平竞争环境的伤害。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拼多多能不能走出这个瓶颈期,取决于平台治理、供应链调整和品牌整体转型。对比电商头部阿里和京东在治理假货、铺设物流和完善客服等电商基建的努力,这绝非一日之功。黄峥为此重申拼多多的发展潜力,他在招股书中写道,在公众监督下,我们可以成长得更好更强。

如果放大去看突击的拼多多,它同美团、小米等企业一样,身上烙着一个阶段互联网企业的鲜明印记:生逢资本繁荣时,盈利的成长命题并不会过早出现,它只需盯住并尽可能拓展市场广度,用数字突破的方式,换取下一轮成长依赖的资本弹药。

资本已经嗅到了临界的气息。鼎晖创投创始人王功权日前在朋友圈表示,“小米和美团IPO三个月内的股价表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好,则大家继续做爆炸成长梦想;不好,则风险投资的一个泡沫时代结束。

接下来,拼多多还能沿着之前的路线跑多远?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客服QQ:1510695409
热线:0571-87971002
专业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