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微商和海外代购“大军”的日渐壮大,滋生了偷税漏税、假货泛滥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最终受伤的还是消费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以下简称《电商法》)出台后,《电商法》对微商和代购们有什么影响,行业现状究竟如何呢?近日,记者进行了调查。
经营者现状:
部分观望 部分已经登记或退出
新《电商法》规定,包括“代购”在内的电子商务经营者都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并依法纳税。具体规定为: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法享受税收优惠;电子商务经营者从事跨境电子商务,应当遵守进出口监督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电商法》第十条规定了电子商务经营者登记的例外,即个人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家庭手工业产品,个人利用自己的技能从事依法无须取得许可的便民劳务活动和零星小额交易活动,不需要进行登记。不过,这里的“小额零星”如何界定,各地区间界定标准是否应有差异,还需要后续出台实施细则或实施条例、部门规章、司法解释等。
《电商法》正式实施之前,曾有这样的论调,称代购将会“消失”。目前来看,这种情况暂时没有发生,不过代购圈、微商圈确实迎来了大洗牌。近日,“海关严打代购、xx代购微信号”等新闻屡屡出现。
对此,有的代购尝试“抖机灵”,为逃避监管,特意用多国语言或谐音发布的商品信息,商品图样用手绘图代替照片,一个个化身为“灵魂画手”,想趁机“钻空子”;有的人选择默默退出,不想为微薄的利润冒大风险;有的人则老老实实地登记、交税,希望在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里继续扬帆起航。
朋友圈广告数量:
大多有所收敛 但仍需分情况
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实施缴税的微商、代购,大大方方地在朋友圈里晒起了营业执照,还配上:“跟着国家政策走,让行业行为、秩序更加规范,做最合法合规的社交电商平台企业,让行业更好地发展壮大!”还未进行登记的经营者则明显底气不足。1月初,一位英国代购宣布暂时停止接单,她讲起1位朋友的经历:“我朋友太惨了,12月发了十几箱,全都被海关扣下了。”
自1月10日开始,记者某位微商朋友一改以往的“狂轰滥炸”,改用简洁励志的“小清新”风格,不再是一天发好几十条图文并茂的朋友圈;还有一个一手货源、工厂直销的微商,从1月8日起,就告别了朋友圈,已经连续很多天看不到她发广告了,之前组建的的团购群也被解散了,连记者1月15日发给她的询价也没有回复。
但是仍然有一些“胆儿大”的“无证”经营者。截止到2019年1月14日,记者朋友圈一位微商朋友仍然在代购服装、鞋靴、居家用品等,平均1天能有三四十条,仿佛丝毫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某澳洲代购依然在发某品牌儿童软糖,蓝色、紫色、透明、红色、橙色,每种颜色都“不放过”;某泰国代购依然在朋友圈发布饰品、化妆品,变化不大。
未登记的经营者心态:
想登记又怕交税 不登记又怕被封
其实,《电商法》要求代购、微商登记是出于市场监管和权益保障的角度考虑,登记不仅保护买家,也是对卖家权益的法律保障。可为什么有些卖家不愿意注册呢?记者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嫌麻烦、有风险、不愿意交税。
一位微商告诉记者,专职做微商的很少,绝大多数微商都是兼职,现在却需要登记注册、按时纳税,多麻烦;如果不登记的话,又担心有被封号的风险。
以往,由于法律法规不够明确,导致执法力度不够到位,海外代购钻了不少空子。《电商法》出台后,实现了有法可依,执法力度自然加强,使得代购成本上升,代购们的利益就必然受损,不少人因为无利可图开始退出。
“代购不就是为了挣差价么,这个差价不就是消费税、关税或者其他税么?要是依法依规办事的话,中间赚的差价就都成了税钱,还挣什么钱呢?”在调查过程中,一位选择退出的海外代购说,“连最基本的路费都挣不回来,我肯定不能做赔本买卖了,当然要关店了。”“不过先发着广告,把国内的囤货卖完再说,能‘捞一笔’是一笔吧。”他说道。
新闻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